许多孩子会陷入“地包天”的容貌焦虑,不要慌!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矫正治疗,“地包天”也能解决~
“地包天”是指下颌前突,导致牙齿咬合关系异常的症状。
在临床上,“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颌面畸形,可以分为牙性、骨性和功能性。下面是对这三种类型的详细解释:
牙性“地包天”
由牙齿排列不齐或错位引起的“地包天”。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牙齿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异常导致的。
骨性“地包天”
由于颌骨的异常生长或发育不良引起的“地包天”。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上颌骨过度生长、下颌骨发育不良或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异常引起的。
功能性“地包天”
由于咬合力分布不均或咀嚼功能异常引起的“地包天”。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咬合关系不良、咀嚼肌肉功能异常或舌位不正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必须尽快就医,因为很有可能是“地包天”哦~
上下牙齿不能咬合,前牙反颌,也就是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外面。
颌面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如长期反颌可导致面部下1/3畸形,出现“月牙脸”。
因不能有效发挥咀嚼功能,会出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此外,还可能出现口腔功能障碍、牙齿磨损、牙齿松动等情况。
原因及预防方法
为什么孩子好端端会变成“地包天”?有没有预防方法?
一、出现“地包天”的原因
小儿“地包天”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发育、不良习惯、疾病因素、家族遗传。具体如下:
01.先天发育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上颚的牙齿和下颚的牙齿不能正常咬合,从而出现“地包天”的现象。
02.不良习惯
孩子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咬物或是吮吸手指等,都可能造成“地包天”。
03.疾病因素
营养不良、唇腭裂等疾病可能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地包天”的情况。
04.家族遗传
“地包天”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有“地包天”的情况,孩子出现“地包天”的几率会比较大。
二、“地包天”的预防方法
对于后天导致孩子“地包天”的不良习惯,家长可以及时纠正、合理喂养、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孩子出现“地包天”。
01.纠正不良习惯
家长要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吮吸手指、咬物、吐舌等,这些习惯都可能影响牙齿的发育。
02.合理喂养
避免躺卧吸奶方式,母乳喂养应45度斜抱喂奶。若使用仿真奶嘴,奶嘴的开孔不宜过大或过小,以防止颌骨过度发育导致地包天。
03.定期口腔检查
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包天”,避免“地包天”愈发严重。
危害及治疗方法
如果孩子已经存在“地包天”,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一、“地包天”的危害
1
影响面部美观
如果“地包天”是骨性畸形造成的,会使下牙包住上牙,导致面部不协调,影响面部的美观。
2
增加牙齿负担
“地包天”导致咀嚼功能受到影响,增加牙齿磨损程度,牙齿更容易过早松动、脱落,也会使牙齿敏感,或加重牙髓炎等牙齿疾病的病情。
3
增加颞颌关节负担
“地包天”会导致两侧面部肌肉的不平衡发展,影响颞颌关节的生理功能,加重关节负担。
4
影响心理健康
“地包天”患者由于牙齿畸形,脸部畸变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二、“地包天”的治疗方法
“地包天”治疗的最佳时间取决于具体的病情。一般来说,乳牙期4-5周岁是治疗地包天的第一个阶段,此时发现有“地包天”应及时就医。如果错过第一个矫治时期,只要发现孩子有出现“地包天”的症状,应及时带到正畸科就诊,由医生来评估是否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或是观察。
对于轻度骨性“地包天”,在恒牙期11-16周岁也可以对“地包天”进行矫治。
对于严重骨性“地包天”,通常需要等到成年后,即在18岁骨发育成熟之后再进行正畸正颌联合矫治。
关于“地包天”的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下面将会介绍几类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调整咀嚼习惯
“地包天”患者需要改变咀嚼习惯,避免用前牙咬食物,用后牙咀嚼食物,可以减轻颌骨负担,促进矫治。
2
使用矫正器
矫正器是一种常见的“地包天”治疗方法,牙齿矫正器可以纠正牙齿位置,帮助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对于牙性“地包天”,比较常用的有颌垫舌簧;针对功能性“地包天”,我们常用的有Frankel-III为代表的这一类矫治器;而骨性“地包天”,尤其是上颌发育不足的患儿,我们常用的是扩弓加前方牵引这种矫治器。严重的骨骼错颌畸形则需要通过正畸手术或正颌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3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骨性“地包天”患者,需要采用正畸手术或正颌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包括上颌骨截骨术、下颌骨截骨术等,以改变颌骨的位置和形状,恢复正常的面部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