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内网  |  邮箱
口腔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护理 >> 口腔健康
  • 漱口水可以代替刷牙吗??
  • 作者:    编辑:   来源: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浏览:   时间:2024年06月28日
  •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环境下,具有便捷性的漱口水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许多人日常必备的生活用品。然而,很多人被漱口水的广告宣传所误导,以为使用漱口水就可以代替刷牙。在结束一天劳碌的工作后,这些人往往会懒得刷牙,认为简单地用漱口水漱漱口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虽然,漱口水可以提供暂时的口腔清洁和口气清新效果,但它的清洁效果有限,并不能完全取代刷牙。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使用漱口水,从而更好地守护口腔健康。


    漱口水的分类

    漱口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通常由酒精、香精、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组成。它具有清洁口腔、清新口气、预防龋齿和牙周炎等作用。市面上漱口水的成分复杂,类型繁多。根据功能,可以将漱口水分为保健类漱口水和处方类漱口水。

     

    01.保健类漱口水

    保健类漱口水通常以一般口腔保健为目的,包括口腔清洁、保持口气清新和维护口腔健康,作用更像口香糖。保健类漱口水成分多种多样,一般含有乙醇、保湿剂、表面活性剂和赋香剂等。此外,有些漱口水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氟化物,有助于牙齿的额外保护,预防蛀牙的发生。

    02.处方类漱口水

    处方类漱口水通常用于治疗特定的口腔问题或口腔疾病。处方类漱口水则需要通过医生开处方才能购买,其中通常包括氯己定等成分,具有比保健类漱口水更有效的抗菌作用。例如,氯己定漱口水就非常适合进行牙科手术后无法进行常规口腔清洁的患者,并且对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也有一定效果。医生可能会开具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漱口水来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或开具含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来治疗牙周病等。


    漱口水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01.漱口水的正确使用

    1)在嘴巴含入适量的清水,最好是温水。

    2)鼓动腮帮子,让水流冲洗整个口腔,把大的食物残渣清洗下来。这个过程大约需要持续半分钟,然后吐出清水。

    3)含入适量的漱口水。每次用量大约是10~20 mL。

    4)重复上面动作,鼓动腮帮子,让漱口水接触整个口腔。这个过程持续大约半分钟,然后吐出漱口水。遇到蛀牙的地方,可以通过腮帮子的压力,让漱口水多冲洗一下蛀牙区。

     

    02.使用漱口水的几点注意事项

    1)推荐在饭后尽快刷牙并且使用漱口水进行漱口,因为此时食物残渣还没有完全附着在牙缝和牙龈间,此时刷牙并使用漱口水,可以更容易清洁口腔中的细菌和异物。

    2)要注意漱口方式,确保清洁到位。含住一口漱口水,两腮鼓气并发力,让漱口水充分接触牙齿,并利用水的流动反复冲洗口腔、牙缝等各个部位,片刻后吐出漱口水,再重复几次,以确保漱口水的化学成分有充分的时间起到抑菌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水流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冲洗干净。

    3)儿童慎重使用,应在家长监督下使用,防止误吞。

    4)保健类漱口水同样应注意使用频率,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可能会造成口腔细菌平衡失调等问题。

    5)用过漱口水后无需用清水再次漱口,可以多吐几次,以减少漱口水在口腔的残留。


    用漱口水可以一劳永逸吗?

    保健类漱口水的作用仅限于部分牙菌斑的抑制,只能为牙齿多提供一层清洁保障,作为辅助口腔清洁产品,无法取代刷牙。处方类漱口水通常具有更高的药物含量、更好的抗菌作用和治疗效果,但是,处方类漱口水的口感通常较苦、抑菌效果过强,因此,倘若长时间使用处方类漱口水,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例如牙齿和舌头色泽以及味觉的暂时变化,并不适合日常长期使用。

    刷牙作为最有效的清洁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刷牙的动作是一种机械的物理摩擦,利用刷毛的反复摩擦可以清洁到到牙缝等卫生死角,还可以更有力地清洁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而漱口水是无法提供这种物理摩擦的。漱口水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不高,通过漱口产生的微弱水流虽然可以避免对口腔的过大刺激,但同时也减弱了对牙齿的物理清洁作用。因此,使用漱口水并不能一劳永逸。一方面,长期高频率使用漱口水可能会影响口腔菌群,导致某些口腔疾病;另一方面,漱口水的清洁效果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刷牙这种物理清洁的模式才能有效的去除细菌、牙菌斑等,达到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的效果,保证口腔健康。

    只有正确认识漱口水,正确使用漱口水,才能解决口腔问题,为口腔健康保驾护航,让笑容更灿烂。


版权所有 中国·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官方网站 联系电话:0577-88855488
地址:龙湾区龙瑶大道1288号(龙湾总院);鹿城区学院西路373号(学院路分门诊);鹿城区广场路183号(广场路分门诊); 瓯海区温瑞大道1450号(瓯海分门诊)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452号 浙ICP备12026054号-1